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總的戰略安排是分兩步走:從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從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其中提到了農業現代化,那么2035年農業現代化是怎樣的?
去年,國務院印發了《″十四五″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提出了未來五年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的思路目標和重點任務?!兑巹潯诽岢?,通過五年的努力,到2025年,農業基礎更加穩固,鄉村振興戰略全面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取得重要進展。力爭到2035年,鄉村全面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
《規劃》明確,″十四五″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要聚焦七方面重點任務。
聚焦″三個提升″,推進農業現代化。包括提升糧食等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水平,提升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
聚焦″三個建設″,推進農村現代化。包括建設宜居宜業鄉村,建設綠色美麗鄉村,建設文明和諧鄉村。
同時,要聚焦″一個銜接″,即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有效銜接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三農″落子關鍵處在于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強化以工補農、以城帶鄉,推動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同時,持續強化農業基礎地位,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強化質量導向,推動鄉村產業振興。
在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上,夯實糧食生產能力基礎,保障糧、棉、油、糖、肉、奶等重要農產品供給安全。深化農業結構調整。優化農業生產布局,建設優勢農產品產業帶和特色農產品優勢區。豐富鄉村經濟業態。發展縣域經濟,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延長農業產業鏈條,發展各具特色的現代鄉村富民產業。加強農業良種技術攻關,有序推進生物育種產業化應用,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種業龍頭企業。完善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創新農技推廣服務方式,建設智慧農業。加強動物防疫和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強化農業氣象服務。
在深化農業結構調整上,優化農業生產布局,建設優勢農產品產業帶和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統籌縣域城鎮和村莊規劃建設,通盤考慮土地利用、產業發展、居民點建設、人居環境整治、生態保護、防災減災和歷史文化傳承。提升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水平。以縣域為基本單元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強化縣城綜合服務能力和鄉鎮服務農民功能。改善農村人居環境。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穩步解決″垃圾圍村″和鄉村黑臭水體等突出環境問題。
在豐富鄉村經濟業態上,發展縣域經濟,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延長農業產業鏈條,發展各具特色的現代鄉村富民產業。推動種養加結合和產業鏈再造,提高農產品加工業和農業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水平,壯大休閑農業、鄉村旅游、民宿經濟等特色產業。加強農產品倉儲保鮮和冷鏈物流設施建設,健全農村產權交易、商貿流通、檢驗檢測認證等平臺和智能標準廠房等設施,引導農村二三產業集聚發展。完善利益聯結機制,通過″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讓農民更多分享產業增值收益。
在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上,建立完善農村低收入人口和欠發達地區幫扶機制,保持主要幫扶政策和財政投入力度總體穩定,接續推進脫貧地區發展。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果。嚴格落實″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要求,建立健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長效機制。提升脫貧地區整體發展水平。實施脫貧地區特色種養業提升行動,廣泛開展農產品產銷對接活動,深化拓展消費幫扶。